- 贾嘉;
在数字化转型和技术创新加速的背景下,新质生产力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构成了双向赋能的关系。现有研究主要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发展背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理论基础等方面展开,探索了新质生产力与职业教育双向赋能的机制,提出了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的路径。随着新质生产力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不断深入,它们的协同发展将成为推动现代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的关键。
2025年03期 v.25;No.134 28-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2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忠英;
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职业教育作为培养这类人才的重要阵地,其类型定位的优化显得尤为重要。研究目的在于分析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现状及其必要性,探讨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路径,以便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首先,利用文献法、调查问卷法等方法分析了当前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现状与面临的挑战;然后分析了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必要性,提出了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路径,最后得出了研究结论与建议。
2025年03期 v.25;No.134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5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郑立群;董文娟;
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教育、科技、人才的“三位一体”支撑。职业教育在瞄准技术变革和产业升级大方向,服务山东省“更高素质的劳动者、更高技术含量的劳动资料、更广范围的劳动对象和优化组合跃升的制度”等方面存在专业群相对滞后、与产业转换难度较大、课程体系匹配不够、产教融合制度创新不足等问题,亟须从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布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完善、课程体系建设、产教融合制度改革等方面寻求发展路径。
2025年03期 v.25;No.134 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3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谢思;李静依;熊叶;
在新质生产力视域下,剖析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在中国本土化实践中的应用,及如何通过这种模式培养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是我国职业教育在新时代所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为推动我国职业教育面向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应全面把握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过程中“立与破”“虚与实”“标与本”“近与远”关系,做到当前和未来、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统筹兼顾。重点关注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在中国本土化实践中所面临的发展困境,明确构建能够适应新质生产力需求的职业教育策略,并且探索实现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中国本土化实践路径,以期为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025年03期 v.25;No.134 4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4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廖丽玲;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在新质生产力的视域下,本科职业教育的新质化改革势在必行、刻不容缓。通过剖解新质生产力的本质内涵,分析职业教育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转型过程困境,并以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为例,从专业建设新质化、课程数字化、评价体系数据化三方面提出数智时代优化职业本科新质人才培养模式的因应对策,从加强顶层设计,以人工智能渗透学科,强化技术创新思维、知识和能力,打造一批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职业教育新质人才队伍,为社会的持续进步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2025年03期 v.25;No.134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4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