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经济与管理

  • 经济集聚、绿色经济效率与新质生产力发展

    张晶宇;陈灿平;

    基于2010—2020年中国27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检验经济集聚、绿色经济效率与新质生产力三者之间互动关系。研究结果发现:经济集聚能够显著促进区域新质生产力发展;经济集聚对新质生产力发展有明显的经济发展水平异质性,经济发展水平高地区经济集聚可以显著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而经济发展水平低地区经济集聚的影响不显著;经济集聚可以通过绿色经济效率提升来促进区域新质生产力发展。因此,要制定差异化政策,加大对经济发展低水平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提高绿色经济效率进而促进区域新质生产力发展。

    2025年05期 v.25;No.136 1-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营商环境优化对泉州民营经济质量影响效应的实证研究

    余敏;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是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活力所在。以泉州民营经济所面临的营商环境为研究主题,尝试通过建构一个基于可实证的营商环境指标分析框架,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深入地分析现有营商环境对泉州民营经济发展的综合效应,以期为制定泉州营商环境升级的对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025年05期 v.25;No.136 8-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互联网视角的山东省数字社会治理思路与对策研究

    姜万勇;张雅琪;姜亚妮;

    互联网经济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底层逻辑,数字经济尤其是以DEEPSEEK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开源经济是对互联网经济的深度继承和再创新;互联网经济的蓬勃发展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也伴生出新问题,并对数字社会治理提出新挑战。山东省作为中国经济和人口大省,要根据国家规划与政策方向,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提升数字社会治理水平。在探讨互联网经济对山东省数字社会治理和地方政府软实力提升的影响基础上,分析当前山东省在数字社会治理方面的现状、问题与挑战,并提出治理路径与对策建议。

    2025年05期 v.25;No.136 1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乡村振兴背景下威海市民宿运营优化研究

    秦娜;马子越;

    民宿业作为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带动乡村经济增长,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作用,是作为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点。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威海市民宿运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设施设备、员工态度、餐饮质量等问题影响着当地民宿的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提高当地民宿运营水平的优化措施。

    2025年05期 v.25;No.136 2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职教理论与实践

  •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实习实训基地应然特征研究——基于《职业教育法》第二十九条的分析

    罗殿宏;李菊强;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实习实训基地是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重要载体,是体现职业院校关键办学能力的重要表征,也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和吸引力的重要抓手。现行《职业教育法》第二十九条规定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有关内容,从逻辑上来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实习实训基地应具备建设主体多样性、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适切性、质量水平的高端性、建设项目的专业性、治理模式的开放共享性、育训并举的实效性、运作方式的实体性等应然特征。

    2025年05期 v.25;No.136 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组织生态学视域下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与推进策略

    徐丹;

    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是产教融合过程中形成的新形态、推动科技产业化的新平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新载体。通过组织生态学视角,可以从组织合法性、组织生态位和组织发展环境三个方面分析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面临的困境。基于此,提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高质量发展的策略,建议提升其组织合法性,打造责任共同体;优化其组织生态位,形成利益共同体;改善其发展环境,建立协作共同体。

    2025年05期 v.25;No.136 3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产城教融合、行企校协同、德技创并举:职教育人新生态的培育与实践

    薛刚;郝雷刚;吴敬怡;

    产城教融合通过政策引导与资源优化配置,重构“教育链—产业链—城市链”的空间耦合关系,破解教育资源分布不均难题;行企校协同以“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主导”的三螺旋机制为支撑,推动校企深度合作与动态资源匹配,实现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德技创并举则以德育为价值引领、技能培养为核心任务、创新教育为持续发展动力,构建“价值塑造—技术精进—创新赋能”立体化能力矩阵。培育产城教融合、行企校协同、德技创并举职教育人新生态,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缩小人才供需鸿沟及驱动区域城市建设和产业经济发展。

    2025年05期 v.25;No.136 4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交互·迭代·共生:基于学习场域塑造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研究

    王小燕;庞阳;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呼吁人才培养适应性的提升,而当前校企合作育人机制面临场域割裂与价值异化的深层困境。基于布迪厄场域理论,构建“资本—惯习—实践”三维分析框架,系统解构学习场域中物质资本、文化资本与象征资本的转化机制,能够揭示校企主体间权力博弈导致的学习成果异化现象。通过构建“交互—迭代—共生”的动态模型,建立边界协商机制重构场域空间,依托项目式学习实现惯习融合,同时搭建虚实共生的学习生态系统,能显著提升学习者的跨界胜任力,促进教育资本与产业资本的良性互构,对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2025年05期 v.25;No.136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共生理论视域下政校企协同育人的困境与创新策略研究——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专业的实践

    蒋俊贤;

    为适应金融人才需求结构变化趋势,应用型本科院校贯彻多方参与、协同育人等新商科人才培养理念,构建政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仍面临政府部门与合作机构的持续参与动力不足、共生能量传导受阻、协同育人事务推进难、共生环境正向激励功能弱等困境。需要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激发政校企协同育人共生能量的生成机制,优化政校企协同育人共生界面运行机制、促进能量的生成与传导,完善政策支持与规范体系、增强共生环境的正向激励功能。

    2025年05期 v.25;No.136 5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教改与教材教法

  • 人机协同视角下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模式改革与实践

    唐俊;李博;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纵深推进与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语境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肩负着培育“敢闯会创”时代新人的战略使命。然而,传统的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痛点与时代挑战。人机协同的范式建构本质上是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主体关系与认知逻辑的系统性重塑。能够为破解传统教学痛点、构建适应智能时代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打造新范式,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人力资本素质,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

    2025年05期 v.25;No.136 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象思维在高校思政课剧象化进程中的运用

    孙传辉;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是由数门课程组成的一个内容较为丰富、结构较为严密、逻辑较为合理的教学系统,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主渠道”作用。然而,这一系统目前依然面临众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尝试将中国传统的象思维运思方式运用到教学改革之中,对其加以整体性上的把握和观照,使之能够剧象化发展以提升教育成效。剧象是象思维的外在显现,是作为存在的象思维的存在者。于象思维运思境况下生发的剧象,可能会在思政课教学中发挥出“象”之功用,进而筑境、扬神和尽意,并引导学生进入“得意忘象”的思想政治境界。

    2025年05期 v.25;No.136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视障学生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和运行机制研究——以中医康复技术专业为例

    韩明华;齐欣欣;袁守波;

    在《关于加快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大力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的背景下,为解决职业院校视障学生顶岗实习和稳定就业的问题,以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中医康复技术专业为例,提出“双元、双师、三协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建设政府引导下的产学研共赢的长效运行机制、管理体系和校企协同实践育人模式,有效提升盲人按摩人才培养质量,为全国特殊教育职业院校中医康复相关专业视障学生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2025年05期 v.25;No.136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国际传播视阈下中国故事融入高职英语教材的路径研究

    夏洋洋;许忆沫;

    国际传播能力是衡量国家文化软实力与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培养具备国际传播能力的应用型英语人才是新时代高职外语教育的重要使命。高职英语教材作为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重要媒介,亟需将中国故事有机融入教学体系,系统挖掘与梳理其深厚的文化价值与内涵。从中国故事的基本内涵、选取标准、设计思路与叙事策略四个维度,探索国际传播视阈下高职英语教材讲好中国故事的实现路径,提出“挖内核、筑载体、展形象、引共鸣、促升华”的螺旋式构建模型,旨在提升中国故事的叙事感染力与国际传播效能,帮助学生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2025年05期 v.25;No.136 7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思政理论与育人实践_专栏: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思政课教学研究

  • 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建设的顶层设计与实施路径

    罗艳婷;张磊;林蓉;

    在高等职业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背景下,聚焦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建设,通过构建“领导决策—执行管理—教学实施—资源保障”四级组织架构,完善课程体系、师资队伍、评价机制等制度建设,提出资源整合、教学模式创新及协同育人三大实施路径。结合贵阳职业技术学院实践,强调依托数字化平台实现家校协同、引入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强化校企双元育人,为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

    2025年05期 v.25;No.136 83-87+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三重向度

    王亚鲁;巩克菊;

    中华体育精神蕴含着丰富而独特的思想精粹和育人资源,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是赓续民族精神命脉、激活传统文化当代价值的时代命题,也是以文化力量为根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应然之举。基于此,以“为何融”“以何融”“怎么融”三个向度为出发点,阐释中华体育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分析中华体育精神同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交集,探寻中华体育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从而释放中华体育精神育人功能,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体育力量。

    2025年05期 v.25;No.136 8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师生共同体理念下高职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探究

    孔令柱;刘君;

    以师生共同体理念推动高职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通过全面改革学校常规管理模式,采取业务下沉、组织网格化、细化管理工作、优化资源整合以及信息技术支持等方式,形成教室与第二课堂结合、课程与活动融合、信息管理与技术服务聚合和线上与线下配合的多功能嵌合教育管理模式,既打破了传统空间场域的育人理念,同时也强调了以学生为核心的“人本”模式,实现了资源共享,做到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最终达成“师生共成长同发展”的目标。

    2025年05期 v.25;No.136 9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文化建设

  • 枫桥经验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法文化融入乡村治理路径研究

    张有亮;王文新;

    传统法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重要理论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法文化与枫桥经验一脉相承,其中所蕴含的“民为邦本”“以和为贵”“德法共治”思想对乡村社会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通过构建“文化认同—制度供给—实践创新”的三维分析框架,阐释传统法文化在乡村治理进程中的特殊价值,同时在乡村治理中融入传统法文化,不仅拓展了乡村治理研究的文化维度,也为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化提供理论资源和创新思路。

    2025年05期 v.25;No.136 98-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内修、内化、外铄:新时代师德养成之路——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示

    廖伏树;王翠娥;熊毅;

    从广袤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中探寻师德的养成逻辑,可以发现传统师德观始终关切的是教师作为“人”的内在修养,师德养成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师德内化是师德养成的关键。提升师德建设的成效,必须从根源上解决师德修养的内源动力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尊重教师合理的利益诉求,激发教师内在道德需要,满足教师职业幸福感、尊严和价值需求。坚持公平的道德回报,合理运用外铄机制,有助于筑牢师德底线。内修是基础,内化是关键,外铄是强化手段,三管齐下,师德建设将取得显著成效。

    2025年05期 v.25;No.136 104-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科技与应用

  • 基于晶面调控与镧掺杂的赤铁矿材料去除锑的研究进展

    李凤飞;嘉黎丹;李晓辰;

    锑是一种典型的环境类金属污染物,随着我国锑矿采选与冶炼活动的持续推进,其引发的环境风险日益凸显。近年来,晶面调控与金属掺杂已被证实是提升铁氧化物吸附性能的有效策略。稀土元素镧凭借其独特的理化性质,在水体含氧阴离子污染物去除中表现出优异性能。系统综述了赤铁矿不同晶面对锑的吸附行为、表面缺陷对其界面反应机制的影响和金属掺杂(特别是镧掺杂)对材料吸附性能的调控作用,总结了当前研究的主要进展与存在问题,指出通过晶面调控与镧掺杂协同优化赤铁矿界面结构,有望构建高效去除锑的新型赤铁矿基纳米材料体系,从而为锑等重金属污染的高效深度治理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2025年05期 v.25;No.136 109-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生鲜冷链低碳配送路径优化研究

    陈月新;周荣虎;陈天文;

    针对生鲜冷链配送环节存在碳排放量大以及配送成本高的问题,构建了包括时间窗惩罚成本、碳排放成本等多项成本在内的冷链配送路径优化模型,并在遗传算法中引入了大邻域搜索算法弥补传统遗传算法求解速度慢、求解质量差的缺陷。数值实验表明:所设计的改进遗传算法在收敛速度、求解稳定性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求得的配送方案总成本更低、碳排放量更少。验证了改进遗传算法在减少车辆数量、降低配送成本、减少碳排放量等方面的有效性,同时,为生鲜冷链物流配送优化提供了一种有效解决方案,并且为路径优化模型构建提供了有益参考。

    2025年05期 v.25;No.136 114-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与未来集团、省教促会举办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郑红丽;

    <正>9月9日上午,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山东未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未来集团”)、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产教融合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省教促会”)在山东未来云谷共同举办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邓迎迎,党委副书记、院长张宗国,未来集团副总经理徐小传,省教促会秘书长刘晨曦等出席签约仪式。徐小传代表未来集团致辞,他聚焦未来网络核心技术与人工智能领域,阐述了“共建共享、协同共赢”的合作理念,表达了企业积极参与产教融合、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坚定决心。

    2025年05期 v.25;No.136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7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投稿须知

    <正>本刊系山东省教育厅主管、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主办、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刊)。现设经济与管理、职教理论与实践、教改与教材教法、思政理论与育人实践、法律法规、创业开物、文化建设、语言与文学、科技与应用、商德与商文化等栏目。本刊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超星“域出版”平台、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等全文收录。如作者不同意论文在以上数据库中收录与传播,请务必在投稿时注明。同时,本刊拥有对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信息网络传播权、印刷权和电子版的复制权、发行权等权利,作者一经投稿,均视为同意。

    2025年05期 v.25;No.136 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